English 患者版
先进典型

如笋人生—记白求恩式的好医生张笋

虽然没有正式上班,但张笋仍时常到医院给患者做检查  刘会宾摄
虽然没有正式上班,但张笋仍时常到医院给患者做检查 刘会宾摄

经历严冬,娇嫩的春笋冲破冻土,显示出生命的力量—7月23日,我们采访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张笋时,***感觉就是名如其人。

“上周复查说我脑部的肿瘤没了,这不头发也快长好了,很快就可以重新上班了。”张笋从容地谈到自己的病情,言语中流露出对工作、对患者的牵挂。

生命如笋:顶压破土,顽强生长

张笋是在手术后7天出院的。待身体恢复些,她就要求回科里上班。

老病号马金重因脑干梗塞复发又来住院了。7月23日早8时,在家里再也坐不住的张笋来到病房,走进神经内科10病室。

63岁的马金重住在27床,张笋一进门他就认出了她。“上次恢复得挺好的,怎么又复发了?吃饭怎么样,喝水呛不呛?来看我的手指,有没有重影……”

张笋笑着边问边让马金重躺下来进行检查。然后拿出听诊器听听,用叩诊锤从头到脚进行敲击,查看患者的反应。“没大问题,就是要注意休息,保持好心情,这样好得就更快了。”听张笋这么一说,马金重高兴地从床上坐起来。

走出10病室,同事魏士贤提醒她:“别累着,休息一会儿吧。”她摆摆手,径直向下一病室走去。 离开岗位几个月,她这次回来感到分外亲切。

去年6月24日,张笋在工作中突然持续两分钟说不出话。经CT检查发现,她脑部有异常,此后失语症状也偶尔出现。

“病该治就治,趁我还能坚持工作,就要去治疗更多的人,挽救更多的生命。”她边坚持工作边吃药观察,出诊、查房从没有落下。

“工作时间没变、患者数量没减,跟以前一样。就连那爱笑的性子也一如从前。”她的学生闫佳兰医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其实,作为科室的副主任、医疗小组的组长,张笋一周只需要出两次门诊,不用天天查房。可她仍坚持每天查房,新旧病人都要走访一遍。

今年2月,她被确诊患有脑部胶质瘤,病情已非常严重。 此时的张笋,仍是如此的淡定。2月19日,她像往常一样查房。快下班时,她把自己负责的23位患者的情况向同事交待清楚,并委托神经内一科主任王雪笠替自己出第二天的门诊。

第二天,她就要接受手术。由于肿块紧贴着语言中枢和运动神经簇,手术风险极大,有可能导致全身瘫痪和不能说话。

“我不畏惧死亡,但我同样渴望生命。因为我的病人还需要我,太多的事情还需要去做。”带着这份执着和牵挂,张笋接受了手术。令大家欣喜的是,手术非常成功。

“这只是人生的一个小插曲。我刚41岁,是人生中干事业的***美好的年华,一定会好起来的。”张笋指着桌上一大堆书说,几个月来神经内科领域有了很多新知识,自己还错过了几次研讨会,得抓紧补课。

在医生办公室里,有一棵幸福树。据同事们讲,那是张笋捡回来的,当初快要旱死了。如今,这棵树已长得郁郁葱葱。大家都说,这就像她的生命一般是个奇迹。

精神如笋:不畏艰难,向上向上

张笋1972年出生,1996年从西安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入伍,进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2011年,经医院推荐,她通过重重考核,成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为数不多的年轻委员。

神经病学科疑难病种较多,有些疾病找不到发病的机制原因,有些找不到病例的文献依据,只能采取探索性治疗。“从事这个学科,必须要有心无旁骛的耐心、连续攻关的恒心。”多年来,张笋刻苦钻研业务,及时了解医学前沿的***新知识,努力攻克疑难复杂的病例。

“许多患者都是点名找张笋主任,尤其是一些疑难病患者。”护士长崔欣介绍,多年来张笋已将近百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李金花就是带着“***多还能活3年”的诊断书,从新疆克拉玛依来石家庄找到张笋的。在详细检查后,张笋为她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并先后几次修订。如今已过了7年,李金花各项体征趋于平稳。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用心,医生面对的是患者的生命,半点马虎不得。”张笋挂在嘴边上的话让闫佳兰受益匪浅。

2004年刚上班时,闫佳兰接诊了一位面瘫患者,症状并不复杂。但张笋告诉她,面瘫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面瘫,即使表现为周围性面瘫的病人,桥脑也可能有病变。神经内一科接诊的多为老年患者,也不能排除桥脑小脑角及内听道肿瘤,必须要详细询问病史并借助于颅脑核磁共振检查。

“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面神经炎,她能想到可能是多学科疾病的一个表现。”闫佳兰深有体会地说,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想得越细,诊断就可能越准确。

作为一名军医,张笋的两次赴非经历同样精彩。

2006年,她随中国第5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出征。当时利比里亚战乱未息、气候炎热、疾病肆虐。在执行任务的8个月里,她不仅医术精湛,服务热情,还主动担任兼职翻译,多次跟随医疗小组深入原始村落调查疫情,诊治患者,成功为多个国家的维和官兵和军事观察员化解心理问题。维和医疗分队入选“河北十大新闻人物”、“感动省城十大人物”。 2009年,她和同事参加“和平天使—2009”中国和加蓬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行动,深入原始部落零距离诊治艾滋病、埃博拉病等恶性传染病患者,受到加蓬总统的高度赞誉,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来自中国的白求恩”。

美丽如笋:情系大地,播撒希望

见过张笋的人,都会记住她的微笑。“这个医生对病人真好,让人信得过。”栾城故意村农民格海军认准了她。2008年,格海军的大儿子刚上高中,突然头疼得直撞墙,四处求治无果,来医院时接诊的正好是张笋。

“张主任开的药方不贵,真没想到治好了孩子的病。”令格海军更没想到的是,张笋得知他们家在农村,就主动把电话号码留给他们,让他们有事打电话,别来回跑了。

几年来,格海军已经记不清给张笋打了多少次电话。“农村人找到一个好医生不容易,只要孩子有点毛病,就给张主任打电话,她从来没有拒绝过。”格海军说。

“能在***时间想到我,这是对我的信任。我要对得起这样的信任。”张笋的电话号码很多患者都有。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是患者打来的电话、发来的短信,张笋都会接听、回复。手术后在家休息期间,患者的咨询电话也不断。

科里分三个医疗组,分别由三个副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崔欣介绍,张笋所在的组病人***多。只要是她看过的病人,她都会记得,而且每个病人的病史、对什么药过敏、下一步检查注意事项等,她都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在张笋的案头压着一张字条:“作为一名医生,技术很重要,但良心更重要。”从医17年,她从不怠慢一名患者,从不放过一个疑点,没收过一次红包,没受过一次投诉,没出现一次差错。今年“七一”前夕,她还将1.1万元党费交给党组织,用来救助贫困学子和患者。她还作出决定,当生命走到尽头时,捐出有用的器官,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心系患者的好医生,人们也会记着她。

7月4日,40多位患者和家属相约到医院看望张笋:“希望张医生早日恢复健康,我们需要这样的好医生!”

点击量:6898
版权所有 @ 2012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冀ICP备13012181-2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51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  邮编:050000  总机:0311-66002999  邮箱:pub@hb2h.com
技术支持:天津市方卫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