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科 |
---|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
省强势特色学科 |
省重点学科 |
省医学重点学科 |
省医学重点发展学科 |
优秀专家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博士生导师 |
省管优秀专家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科研培训机构 |
省级质量控制中心 |
省级研究所(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研究培训基地 |
省级学术机构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胸痛中心简介
2016年3月我院根据目前国家和省卫生计生委对胸痛工作的要求和急性胸痛诊疗工作的需要,成立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胸痛中心,由王晓路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崔炜、刘苏和李拥军副院长三位担任副主任委员,医务处阎雪处长、心血管内科刘凡主任和急诊科田英平主任担任行政总监,首席专家傅向华教授担任技术总监,利用我院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和心脏大血管外科等国家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的技术优势,人才众多、诊疗水平高超的软件优势以及影像科、超声科、检验科和核医学科等相关的诊疗设备齐备的硬件优势,强强联合,共同开展工作。2017年第一批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2017年11月被评为胸痛中心示范基地。
胸痛中心自成立以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学科(包括院外急救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影像科、心外科、胸外科、呼吸科、消化科等)资源整合,协同工作,对胸痛诊断流程和STEMI救治流程不断完善和优化,并将成功经验延伸到ACS、非心源性胸痛等的诊断及治疗,实现了对胸痛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危险评估与有效的分类治疗。在急诊科的大力配合下,使STEMI患者门球时间(Door-to Ballooning,D to B)显著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诊疗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同时作为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课题《急性心肌梗死全程心肌保护体系构建及关键技术研究》的系列课题《基于微循环功能的STEMI再灌注策略研究》等重点科研项目的主研单位、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I、II、III期项目河北省分中心单位、主持开展河北省医学科学重大公益专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优化微创化再灌注治疗项目,推动胸痛中心诊疗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此外,我院胸痛中心准确筛查出主动脉夹层、肺栓塞以及ACS低危患者,减少漏诊、误诊及过度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胸痛中心的建设加强了与院前急救系统和周边基层医院的联络,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将三级医院的服务功能和救治能力有效地向AMI的发病前线纵向延伸。由傅向华教授牵头的专家团队多次奔赴全国各省市、省内各县市基层医院,宣传普及推广急性心肌梗死优化再灌注治疗理念和方法,纠正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存在的众多误区,有效地带动了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并帮扶多家基层医院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同时,胸痛中心的网络医院功能及急诊救治体系的建立,解决和缓解了ACS病人急诊救治极为迫切的医疗社会需求,扩大了医疗服务范围,使急性STEMI的救治时间前移,提高胸痛患者救治的成功率,降低致残和致死率。
作为河北省胸痛中心联盟的主席单位,在胸痛中心基层教育,预检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2018年进行基层医院培训20余场,培训基层医生5000余人,在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的统一部署下,完成了29家胸痛中心建设单位的预检工作,目前河北省已有30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和33家基层版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认证,胸痛中心通过认证数名列全国第一,建设单位数位居全国领先,显著提高了河北省急性心肌梗死为代表的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能力和水平。
我院胸痛中心将按照建设要求,不断完善和改进急性胸痛诊治流程,为广大患者服务,并带动周边兄弟医院开展此项工作,不断提高我院综合救治能力和区域辐射影响力,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为建设健康河北贡献了重要力量。